在市级机关工作的小陆,去年毕业于本市某知名高校,一年中她几乎每个月都要回一趟母校。毕业初期,怀着对公务员工作的向往,小陆干劲十足。可是她渐渐发现许多工作无法按照自己意愿进行,和领导、同事的关系,也远比学校里复杂。郁闷时,她更怀念大学生活,感叹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。去年毕业于北京某知名高校的小顾在一银行数据中心任职,每天和大量数据打交道。枯燥乏味的生活,和大学时代的理想相距甚远。他不甘于平庸,却又无法改变现状,变得焦躁不安。不少年轻人反映,毕业一年后同学重聚,大家都有一种“迷惘”的感觉:工作不如意,抱负无从实现,不知是该跳槽还是考研重回学校。
用人单位对尚未“心理毕业”的年轻员工也抱怨多多。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曾对百余家用人单位做过调查,逾半数单位表示:同等条件下,他们更愿意把重要项目交给至少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员工;刚毕业的员工往往目标定位很高,实际表现却不尽如人意。
毕业后仍把大学当“娘家”,这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。专家认为,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,从小到大的人生轨迹均由父母设计,独立处理问题的经验较少。虽然参加了工作,但潜意识里仍把自己当学生,角色还未完成转换;竞争日益激烈,也导致年轻人心态浮躁,急于攀比出成绩。同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陈增堂认为,“耐得住寂寞”是每个独立的社会成年人必经的一关。职业初期人人都有理想抱负,但最后真正成就大事业的,反而是最初沉得住气、甘当配角的人。期望一开始就脱颖而出,非但不实际,反而会增加适应期困难。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徐小姐也毕业不久,当初择业时就对该行业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所了解,现在一天天的平凡工作让她乐在其中。在她看来,这正是接近职业理想的途径。她认为大学生在择业前,最好对自己的未来应有大致规划,就业签约时全面衡量,否则从事一份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工作,难度自然大得多。
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守钧认为,毕业生已是离开校园的“社会人”,其最基本职责之一,就是通过努力工作改善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。在此基础上,保留一点纯真、一份个性,不在庸庸碌碌中随波逐流,才是真正成熟的表现。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鲁B2-20200437   工信部备案:鲁ICP备11011025号-16   鲁公网安备 37088302000302号   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:202008830004号
客服电话:0537-2156777 2153666 EMAIL:985205333@qq.com
Copyright C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济宁众才人力资源服务 Powered by 金乡人才网